輕鬆開動IT節能列車

      ( Easy Turn Green to Gold. )

撰文:聯慷集團事業發展部協理 Tina Kao;資料來源:資安人、外電資料 /1.2009

2008年中,石油衝破每桶147美元時,全世界的人都感受到節能的重要。2008下半年接踵而來的全球金融冰河風暴與不景氣更大大減緩所有人的消費意願,有更多的企業與個人紛紛加入節能減炭的行列,思考如何能更樽節成本來度過這次可能超過兩個寒冬的不景氣危機。是的!即使油價已經跌到35美元一桶,但在不景氣、無薪假的壓力下,發展企業的IT 能源管理能力(Green Skills) 成為企業非重視不可的議題。今天本文就來探討各地的企業如何在不花大錢的前提提昇自家的Green Skills

節能技術的省錢三招

據最近一期資安人報導引述的IDC資料顯示,IT節能可以從三個領域著手:資料中心設計、硬體與軟體。也就是說只要機房設計得宜,在不用額外花錢的前提下,很簡單日常作業,例如把高架地板下沒用的纜線移除,重視清潔打掃,讓空氣更流通,這樣就可以省下不少電費。 這件事讓筆者聯想到在油價高漲時,政令宣導不斷告訴駕駛人把車上不必要的重物移除,家中沒使用的插頭都盡量拔下就可以節能是相同的道理。此外,資料中心的設計上包括通風口方向、冷熱對流通道,只要設計得宜都能發揮節能效果。

在網路硬體或通訊產品上,有許多廠商已經商品化相對更節能的產品。最近The Tolly GroupInfoTech 分別針對幾家知名廠商的幾款熱門的Networks 產品,發表由節能與效能角度切入的測試報告。涵蓋Data CenterCampus\LANWAN\Branch Office等級的幾家全球領導廠商的產品,從效能(Performance)、恢復力 (Resiliency)與整體擁有成本(TCO; 1) 來比較,在客觀的測試資料中發現不少優於同級產品50%以上效能的IT節能概念的好設計商品。在電費高漲的年代,選擇功能相近但省電一半(Less Power Consumption)的設備更是IT主管的重要職責。軟體方面,因為儲存與大量備份佔用的資源極為龐大,因此近來也有提供用戶壓縮與資料重複刪除的機制,這部分也是IT節能能否發揮的重點。

應用通訊工具降低差旅成本

據外電報導,Turn green to gold 已經成為國外知名企業的執行準則,降低成本(包括削減差旅費、營運費用(OPEX)與設備投資(CAPEX))都是CEO/COO/CTO等高階主管的最重要使命,不少企業也享受到落實Green skills 帶來的好處。 除了上節提到的IT節能省錢三招,其他還有應用通訊工具,改變工作模式卻能提昇效率的種種選擇,其中以IP phoneConvergence Communications web-conferencing 等投入的成果最顯著,也因為企業可以應用這些通訊工具,降低通話費用,更容易聯繫客戶與內部溝通以及減少差旅次數,更能呼應節能減炭的環保主張。」

根據歐美實例,很多公司今年的差旅成本(汽車,飛機等)的目標是減少10%,其具體做法,除了大量應用以上提及的通訊工具外,這些公司也鼓勵員工每週在家上班1~2天。以一家百人公司為例,每個月差旅費約為台幣30萬,如果減少10%等於節省3萬元支出,一年下來就省了36萬;當員工在家上班時,也就等於省下公司的電力、冷氣或週邊的服務設施的營運費用,一個月下來也省下兩成支出,也就等於一年可再省下2個月的費用(大約可再節省30萬成本)。加上同仁不需要額外花費在交通上(差旅的交通、上班的通勤時間等),相對的更能讓同仁增加實際的工作時間,以完成更好的工作品質。

當然要做到不出門開會、在家上班的境界,是需要IP 通訊的輔助,這些工具自2000年發展以來,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也可以根據企業規模、虛擬化經營的程度彈性調整,其中可搭配多種組合與選擇。以聯慷集團為例,就有很多solutions 可以配合不同產業、規模企業主的需求,量身打造。

(說明:以北電為例,其Green Story主張)

改變顏色  綠能當道

Changing coloursgoing Green 已經是各國政府共同響應發展Green Skills 的共同主張,也成為政府決策上或設備標案考量上的最主要考慮項目。國外目前也有許多聯盟組織結合設備商在落實這個觀念。經濟部能源局 也建構一個網頁大大宣導節能觀念。即使沒有遭逢全球性的金融風暴或不景氣,地球暖化議題仍為生活在地球村的你我不可忽略的議題,在此也預祝所有聯慷的老朋友都度過此次嚴峻考驗,服膺本文的主張,輕鬆啟動Green SkillsTurn Green to Gold

(說明:國外知名節能減炭組織)

TCO  (整體擁有成本) TCO全名是total cost of ownership,主要是提供消費者或企業經理人在作採購時,評估某項IT產品的效益,以及直接、間接成本。最後所呈現的數據可反應加入各種因素後的實際採購成本。當使用某一IT產品的真實成本,其成本計算除了購入時的系統、軟硬體費用,還要計算維護/升級、內部員工訓練、以及提供技術支援的顧問等。

TCO分析最早是從Gartner集團開始率先採用,之後陸續衍生出多套不同的計算方法與軟體工具。TCO分析會將所有延伸成本都納入計算,這些則統稱為「完全負擔成本」。

以企業採購IP-PBX為例,TCO包括購買時的價格、廠商的服務與支援、網路、安全、員工訓練、軟體授權等,以及5-10年耐用年限的維修保養、軟體升級等。許多讓企業信任的通訊產品雖然購入時的系統價格略高,但若再考慮到產品穩定(hight reliability )、安全機制,能否提供更長的耐用年限、產品未來性(升級、擴充性)以及網路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等等,則其TCO成本反而是最划算的。也因此,TCO通常會再與ROI(投資報酬率)TBO(完全擁有優勢)作比較才能研判採購的可行性。

Back •••••

  TOP   

編輯群:高慧雯、林雅雯

-----------------------------------------------------------------------------------------------------------------------------------------------------------------

本電子報全部圖文 係屬 聯慷集團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轉載於任何形式之媒體。

我們是經由正常管道(Sales拜訪、展覽、研討會...)取得您的e-mail,如您想要取消訂閱,歡迎您來信告知

顧客服務專線:(02)5577-9600      E-mail: express@lanco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