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大搬風 權益不變嘸免驚

      ( A merger of insurance companies would not affect custo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

聯慷電子報小組/Even 整理報導;資料來源:天下雜誌/工商時報

自去年九月雷曼兄弟倒閉後,國際媒體便出現一連串的報導,證實外商保險公司因為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產生的損失已經開始發酵。在台灣,外商保險公司也陸續開始一波又一波的撒資行動,而保險業在亞洲總共傳出7起外商壽險撒資的新聞,其中只有二起成交,但都發生在台灣,也造成保戶的一陣恐慌,擔心成為孤兒保單,乏人照顧。

ING安泰人壽被富邦金控買下,合併為富邦人壽後,保誠人壽及業務員也被移轉給中國人壽,而其他保險公司也陸續傳出可能被併購的消息,保戶也開始擔心權益會因此不保,更擔心業務人員的流動率會因此提高,影響到服務品質,但根據報導指出,目前保險業的合併或業務移轉,主管機關審核時都會要求被移轉客戶的權益要百分之百得到保障,包括原來保戶的房貸條件、保費扣款機構設定等等保單內容都不能因此而改變,且主管機關對保險業的把關及風險控管都相當謹慎嚴格,因此在台灣,保險公司要倒閉並非易事,只是保戶在觀感上若不願意接受新承接保險公司的話,如先前遠雄併購蘇黎世保險的例子,保戶按照『保單價值準備金』退費,不用支付解約金,指的是保戶歷年繳的保費扣掉原保險公司收取的佣金跟管銷費用等後,所得到的退費,條件通常比正常解約來得好,而業務員若更換對法律保障的保單權利不會有影響,只是信賴感跟業務員的服務會有差異,通常新的保險公司在業務轉移過程中,會更重視既有保戶的服務,留住客戶的心。

雖然業者一再強調保戶權益不受影響,但保戶還是很擔心,另外,雖然國內本土保險公司尚未有被併購、倒閉的問題發生,但對保戶的信心也帶來不小的打擊,畢竟保險就是希望買個心安,給家人一個保障,有鑑於此,金管會自去年起即規定業者需按時公布資本適足率(RBC,以自有資本淨額除以其風險性資產總額而得的比率),並區分成三種等級,等級愈高,表示保障客戶償付權益的能力愈強,而若是低於200%,業者就必須要增資,否則不得賣風險較高的保單,若要知道保險公司是否『健康』,最基本的指標就是淨值跟資本適足率,可以此做為參考,去審視你()的保險公司,以確保自身的權益是否有最安心無慮的保障。

以上表來看,已被併購的安泰人壽及保誠人壽的健康狀況,分別屬於『安全』及『觀察』的等級,而合併安泰跟保誠的富邦人壽則是屬於『觀察』及『安全』級,因此保戶可以不用太擔心,以原來投保安泰人壽的保戶為例,現在已經全部轉移至富邦人壽,但原有保單契約上的應有權益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只是管理跟服務的部份由於是依富邦人壽的管理流程去進行,保戶可能較易產生排斥感及憂慮,根據這點,富邦人壽也向保戶承諾,將會藉由合併所產生的效益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Back •••••

  TOP   

編輯群:高慧雯、林雅雯

-----------------------------------------------------------------------------------------------------------------------------------------------------------------

本電子報全部圖文 係屬 聯慷集團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轉載於任何形式之媒體。

我們是經由正常管道(Sales拜訪、展覽、研討會...)取得您的e-mail,如您想要取消訂閱,歡迎您來信告知

顧客服務專線:(02)5577-9600      E-mail: express@lanco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