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行動台中入口網、Digitimes/聯慷電子報小組整理
話說在幾年前開始有人探討WiMAX技術之時,所舉的應用實例主要都在地廣人稀的地區(如:澳洲、紐西蘭),或者是電信基礎建設尚不完備的地區(如:印度鄉村),或者是牽佈、維護實線困難的地區(如:多島型態的印尼)。由於WiMAX最早的運用訴在2001年發佈的為固定式視界內傳輸(Fixed
Wireless Broadband; 802.16
10~66GHz),地廣人稀或低度開發的國家因為該地區還沒有達到實線寬頻服務的經濟效益,所以先用WiMAX來提供無線寬頻,WiMAX的佈建成本將比實線更低廉。但曾幾何時在2007年的今天,作為無線寬頻角色的WiMAX
卻能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成為當紅主角?臺灣的行動電話普及率已經高達100%,但最近的WiMAX爭奪戰中,除了既有電信三哥外(中華電、台哥大、遠傳),許多新業者願意付高價回饋金來爭取執照,其中之奧妙在於,新固網業者需要用更低廉的方式來實現固網建設,而WiMAX即是可行的一個選項。
台灣在開放固網市場之後,固網市場依然以中華電信為最大市佔(超過九成)。民營化後的中華電信已擁有回本多年的固網建設,相對的其他新進入市場的固網業者則必須自己重頭牽佈固網,加上固網業務的費率已達一定的成熟低價,固網的投資回收就更加困難。WiMAX
能讓網路服務由CPE端直接送到核心網路,省掉實體佈線的成本,也是新興固網業者有機會從Last
Miles 翻身為 First Miles的機會,當然要好好把握機會!
固定式、視界傳輸、非視界傳輸與 Mobile WiMAX
WiMAX技術從1999年開始發展,發展至今主要有3種類型,分別是固定式的視界內傳輸、固定式的非視界內傳輸、以及行動式的非視界內傳輸,3種類型的標準分別於2001年11月、2003年1月、2005年12月發佈。
2001年就發佈的固定式視界內傳輸的WiMAX技術(802.16),可充當無線式的ADSL寬頻線路,此種應用取向同時也是WiMAX最早的運用訴求,也是WiMAX推廣早期,選擇地廣人稀地區(由於其電信基礎建設不完備或實際佈線困難區域之故)。
固定式、視界傳輸的WiMAX只適合在空曠的地區佈建,2個WiMAX基地台間除了空氣外不能有其他物體阻隔,否則收發電波就無法通行,因為固定式視界的WiMAX被定位為無線化的寬頻線路,即是用多個WiMAX基地台的串連來取代一條寬頻實線,因而採行「單點對單點」的傳輸,即是只允許2個WiMAX基地台間的互傳,而不是像手機基地台、WiFi基地台一樣,是1個基地台服務多個用戶端裝置的「單點對多點」式傳輸。所以,到了建築物較密集的地區後,固定式視界傳輸的WiMAX在運用價值上就大打折扣,在建築物遮蔽的地方WiMAX的電波就無法穿透,因此需要另訂固定式視界外傳輸(802.16a),即是電波具穿透傳輸性的WiMAX,並且將「單點對單點」的傳輸改成「單點對多點」的傳輸。
IEEE 802.16 Standard Evolution
802.16 |
802.16a |
802.16d |
802.16e |
Fixed Wireless Broadband
10-66.GHz Air Interface |
Fixed Wireless Broadband
2-11.GHz
Air Interface |
Fixed Wireless Broadband
2-66GHz |
System Profiles Errata to
802.16a WiMAX |
Combined Fixed and Mobile
Wireless Broadband at 2to 6GHz |
Y2001 |
Y2003 |
Y2004 |
Y2005 |
2005年發佈的行動式非視界傳輸的 WiMAX(802.16e) 即類似於今日的GSM手機、3G手機,屬於行動通信服務,多數將WiMAX與3G進行比較的報導,以及認為WiMAX將與3G展開激烈競爭的報導,其中所指的WiMAX都是行動式非視界傳輸的WiMAX,而不是前述的2種固定式WiMAX,此外行動式非視界傳輸的WiMAX也通稱為Mobile
WiMAX。
Mobile WiMAX在時速120公里的移動速率下都仍然可以收發通信,這是因為Mobile
WiMAX的基地台具備切換(Handover)
功效,當某個用戶端裝置從A基地台的覆蓋區逐漸移往B基地台的覆蓋區時,兩個基地台間會進行溝通協調,之後由B基地台接手,持續提供前端用戶的各項通信服務。
乍聽之下,Mobile WiMAX與現有GSM、3G等行動通信有很高的重疊性,不過WiMAX的支持業者卻仍然主張Mobile
WiMAX不是用來與GSM、3G競爭,而是用來強化都會區內的無線覆蓋率,用於WiFi與3G都未覆蓋到的區域。
WiMAX 應用領域
|
Fixed |
Portable |
Mobile |
主要用戶 |
家庭及企業網路接取 |
出差及公眾場合應用 |
行動使用(車用/步行)
|
目前主要技術
(競爭對象) |
DSL、Cable |
WLAN |
3G/EV-DO、HSDPA |
服務類型 |
視為無線的DSL、Cable,
可在室內移動下使用。 |
搭配NB等移動性裝置使用 |
基地台間高速移動間使用無虞(120KM) |
應用設備 |
連接PC的Modem,
搭配室外型天線 |
攜帶PCMCIA卡或可攜式Modem |
手持裝置外接網卡/或內建晶片組 |
技術需求 |
-
高寬頻與傳輸穩定度
-
須滿足NLOS
(Non light-of-sight)
-
支援隨插隨用 |
-
開始加入省電考量
-
不同網路系統間的切換(802.16/802.11) |
-
電力效能
-
Hand off
功能
-
往VoIP 發展 |
各國推行現況
目前WiMAX
在全世界各地都在推行,然WiMAX期望全球一致性適用的技術標準,依然要面對地區性標準的競爭。
目前概況如下:
■
美國方面
美國Sprint Nextel已經正式宣佈採用WiMAX/WiBro無線技術部署其4G寬頻無線網路。Sprint
Nextel與三星電子、英特爾、摩托羅拉在紐約簽署了 WiMAX/WiBro
領域合作及商用業務的戰略合作協議。Sprint Nextel根據合作協議選用三星電子的
WiBro 構建其4G寬頻無線網路,並將在美國全國範圍內實施商用業務。
作為全美主要的運營商之一,Sprint
Nextel計畫投資30億美元建設4G寬頻無線網路,該網路將在2.5GHz的頻段上達到覆蓋該公司85%以上的目標用戶,預計於2007年底進行商用
測試,2008年達到1億用戶的網路容量。在此次合作中,三星電子不僅提供WiBro業務所需的基地台設備、終端和晶片組,還將協助擴大WiBro的市場。
■
大陸方面
一如往常對外來標準的反抗心態,大陸在對應WiMAX這個外來標準,推出了自有的McWiLL標準。包括重慶移動、廣東網通的實驗網路,也開始了商用化的測試。R4版本的McWiLL也針對了數據傳輸服務進行調整,並且獲得了實驗頻段分配。
根據大陸官方宣稱的測試結果,McWiLL具有不輸給WiMAX的性能表現。
由美國以及英特爾所主導的各種無線標準在大陸都受到了程度不等的阻礙,在WiMAX的推行上,由於大陸不希望影響現有的3G行動
通訊規劃,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能推動中國自有的技術標準,使得大陸目前不論是在頻段、執照、與規格上都沒有賦予WiMAX1個清楚的定位,在眾多未定的因素下,雖然大陸各大網路營運商對WiMAX極有興趣,但是礙於大陸政府的態度,短期內大規模佈建於中國大陸的機會也就相對較低。英特爾為了突破這個僵局,以在大連投資設立12吋晶圓廠的利誘方式,希望藉此說服大陸官方減緩甚至放棄其自有標準的推行。
■
日韓兩國
日本已在
2006年底發出了3張802.16e執照:日本KDDI移動公司在大阪中心地區順利完成了日本行動WiMAX系統測試,驗證了WiMAX在城市環境中移
動車輛使用的相關功能,為該公司正式運營 WiMAX網路奠定了基礎。日本NTT DoCoMo公司也於2006年2月開始對WiMAX進行測試。另一日本運營商Yozan則是與
AirspanNetworks合作,計畫在日本東京部署WiMAX網路。
韓國三星在國際品牌與研發實力下,加上其看好WiMAX的市場,早從2003年開始,就已經積極開發WiMAX的韓國移動版本
WiBro,並且於2004年就已經有了相關實際產品,包括系統設備以及行動終端。由韓國三星所推出的UMPC,具備同時支援WiBro網路及CDMA2000
1X EV-DO網路的能力。在推行上,三星也已經獲得美國Sprint Nextel的合作,將WiBro推向美國本土。
韓國電信營運商KT(Korea
Telecom)公司從2006年起,則是預計利用四年時間完成全國84個城市部署,將WiMAX網路部署在中心商務區、密集住宅,地鐵、學校等區域,韓
國WiBro也已經正式邁入商用化。台灣方面則是推出了基於802.16e的Mobile-Taiwan計畫,投入370億台幣,推動台灣在筆記型電腦、
晶片設計、各類型終端產品的發展,至於在實體網路的佈建上,則是依舊處在學步期的階段。
■
歐洲方面
英國的固定式WiMAX連
接業務已經於2005年開始部署。Telebria公司在肯特郡,Community
Internet公司在牛津都構建了WiMAX
網路,為使用者提供服務。英國電信公司則是在4個農村地區試驗成功的基礎上,發起了「BT
24小時無線城市」的行動,計畫在12個城市部署WiMAX網路,並且預計在2007年投入商用。英國政府為推動WiMAX,分配了
2010∼2025MHz、2290∼2302MHz和2500∼2690MHz等頻段。其基本推廣策略是在城市用WiMAX補足取代固定寬頻網路的不
足,而在固接網路不易到達的農村邊遠地區則是直接用WiMAX提供寬頻連接業務。至於德國方面,則是在去年底宣布放棄使用WiMAX。
■
臺灣方面
除了已知的北區、南區系統業者的六張執照,預定在明年(2008)陸續上路之外,在社區型規劃方面,智邦科技在近日(9/3日)也宣布取得了工研院行動式WiMAX網路建置標案訂單,
採用行動式WiMAX
802.16e標準,實際網路應用建置範圍係於工研院中興院區。此次專案預定在2007年10月下旬的台北WiMAX論壇舉行前,建置完成並正式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