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數位顛覆企業轉型生存之道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二十年前,企業搶進虛擬世界,建立網站宣傳品牌。後來,電子商務興起,企業藉由網路直接與客戶交易,催生出B2B、B2C的營運模式。接著,數位行銷年代來臨,企業利用搜尋引擎、社群網路、行動app等平台與使用者建立連結,創造價值。 |
從物聯網到自動化,企業過去的商業模式正面臨數位科技的快速顛覆,在數位經濟大框架下,數位科技引領的創新經濟已悄然來臨,以Uber及Airbnb為例,Uber是全球最大計程車公司,但卻未擁有計程車;Airbnb是全球最大的飯店業者,也沒有飯店。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媒體,但不自己產生內容,這些都是數位科技下的創新產業型態。
|
面對新科技的潮流,企業思考該如何轉型生存,未來的人才需求在哪,透過2016WEF研究機構針對科技趨勢與人才發展全球報告指出,五年後,十五個經濟體中的九大產業,將消失510萬個職缺。這意味著第三波的數位革命中所提到「傳產」在哪,革命就在哪!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辦公人員,這些人會把自己老本行所遇到的問題、善用他人所發明的科技來改變整個產業。舉例來說像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取代長久看似簡單重複性高的工作內容,它可以是自主或是半自主,現今的發展皆成功運用在各領域中協助企業執行作業,取代了某些傳統的人力工作內容,在這全聯網時代,透過不同領域專家紛紛投入利用技術、提供該產業第一手消息和顧客需求並快速地在翻轉全球的經濟。
|
針對數位變革,政府企業應擬定轉型計畫,重新佈署發展策略藍圖,提供幾點方向進行參考: |
-
數位創新:系統化收集資料,分析投資行為,透過大數據分析把潛在客戶變成自己客戶,或提供客戶深入服務。
-
服務型態:虛擬化分行、增加客戶互動參與
-
數位行銷:社群經營、利用QR code行銷取得產品、商家聯絡方式等各類資訊,具備「通用性、多樣性、便利性、成本效益、互動性和可衡量性」這六大優勢。
平台應用:電商的策略聯合與防守,互聯網時代的第三方支付,各種多元化應用。
人才培育:深耕教育,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實務結合。
資源整合:跨部門協作、資安防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