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列表 服務項目 聯絡我們 關於聯慷 MainBanner
AI應用遍地開花 未來趨勢分析
(The Blooming AI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Trends)


人工智慧(AI)已成為主流,各式商業應用也是遍地開花。

在2016年終大約有40件與人工智慧相關收購案,2017年仍陸續有收購案進行中,包括截稿之際(5/12),知名大廠Cisco 也計劃斥資1.25億美元收購AI技術公司MindMeld,預計將應用MindMeld技術於改進思科協同合作服務Cisco Spark和思科其它協作產品線。

根據Readwrite公司研究,到2018年,62%的大型企業將使用AI技術。 對此我們也看到Google, Facebook, Apple,IBM……等巨頭推陳出新的AI應用服務。然而,專家也在最新的AI趨勢中提醒,人工智慧大熱門,但難免會有泡沫,看清現狀至關重要。

以李開復在2017/3月對投資界的公開演講,對AI的發展有更深刻的分析,其中幾個重點:

1.人工智慧已經無處不在,每個APP背後都是深度學習或演算法。

2.就AI的應用前景來看,短期看好金融,中期是醫療,長期就是無人駕駛。



無所不在的人工智慧

打開你的手機,每個APP裡面都是人工智慧,我們的美圖,我們看今日頭條,你們認為今日頭條就是新聞APP嗎?今日頭條是微軟研究院出來的一大批超級人工智慧大腦,有十幾人的人工智慧團隊,他們在用人工智慧的方法做智能化的新聞和視頻的內容排序;還有網購電商每次推的產品都是你想買的,為什麼你看美食揪團裡面每道菜都是你想吃的,叫車時為什麼總是能派給你最高滿意度的司機,你說這個不就是大數據很好的算法嗎?其實不是的。因為我的大腦是《深度學習》,每個APP背後都是深度學習或演算法。

深度學習今天進入了一個接近井噴式的應用時代,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潛力,但是它還沒有普遍在世界上使用。 深度學習就像是大腦,大腦還會不斷地升級,未來繼續增強學習,所以可以越來越強大。


AI應用大未來

總結最看好的AI領域,短期是金融(Fintech代表),中期肯定是醫療,長期就是無人駕駛。

短期為什麼是金融?金融錢最快量最多,大家最容易投資進去,金融的數據無摩擦,不需生產,也沒有物流配送議題。

中期為什麼是醫療?因為其實很多醫生做的事情比較低端,可能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如果有朋友或者孩子想要讀醫科,知道哪些醫科最容易被取代嗎?應該是心理學;還有放射醫療,尤其是影像放射醫療,因為我們人臉識別已經超越人類了,腫瘤識別還會遠嗎?而且醫生的信息不暢通,但每天都有海量新的發明產生,醫生絕對跟不上機器,醫生會逐漸被取代。

長期肯定是無人駕駛,千萬不要認為無人駕駛就是我買了一輛車可以幫我開上路或者幫我停車,這個不是無人駕駛,無人駕駛就是未來不買車了。

未來為什麼不用買車? 因為車的96% 時間都會停著,那麼為什麼要浪費?所以車不用買了,你要去什麼地方一輛車來了,帶你去那個地方。所以電動共享經濟才是無人駕駛,這將改變我們的買車習慣。要投資千萬不要投資建設停車場,未來車輛變少了,車不那麼擁擠了,不會再交通擁堵了,而且空氣變好了。

所以無人駕駛對人類的影響特別大,它將改變所有的出行、運輸、配送,一切都會被替代掉。 估計需要花十年的時間,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技術不夠好,而是各種法律人文倫理的問題,大家擔心無人駕駛的交通意外問題,如果發生車禍、糾紛,死亡要如何處理?預計法律與輿論使得無人駕駛的發展很慢。

最後,我們也來看看企業運營如何應用AI而改變。

許多公司已經悄悄導入AI,重新塑造商業模型。

幾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應用神經網絡來管理業務,像IBM、Apple、Facebook、Google、Microsoft 和 Amazon 等矽谷巨頭靠 AI 發展其下一代面向大眾的服務、產品和工具。


應用AI提升公司效率與銷售

AI 技術驅動Facebook 的新聞推送

Facebook上的新聞內容不再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是選擇一種智能、選擇性的呈現方式,其中考慮了多種因素來突出特定的內容。基於用戶的口味和習慣分類進行相應的推送,這使得用戶花更多的時間在瀏覽內容上,也獲得了更多的銷售機會。


AI賦能的市場銷售

舉例來說,AI 系統能對顧客進行實時統計分析,綜合考慮他們的性別、年齡、行為習慣甚至情緒和精神狀態,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產品。這正是 Google 的 RankBrain 在做的事情,RankBrain 是一個基於 AI 的搜索引擎。這類分析能增強企業市場銷售的在線實力,並且僅需要少量的人工干預。


AI促進生產效率 :人工智慧工人、客服

許多耗時、重複且乏味的工作可以轉由AI處理,許多公司已經嘗試通過 AI 做這方面的事情, 例如,智能客服,這個領域目前在台灣也有很多公司,特別是銀行、信用卡、電信等大型客服中心,正蓬勃發展中。


資料來源:ReadWrite、KKNews.com、科技橘報。



編輯群:高慧雯、劉雅如
本電子報全部圖文 係屬聯慷集團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轉載於任何形式之媒體。 我們是經由正常管道(Sales拜訪、展覽、研討會...)取得您的e-mail,[取消訂閱]。
顧客服務專線:(02)5577-9600 E-mail: express@lanco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