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列表 服務項目 聯絡我們 關於聯慷 MainBanner
AI攜手人類智慧 所向披靡
(AI plus Human Intelligence Become Invincible)
 

還在擔心AI會搶走自己的飯碗嗎? 事實上,這樣的憂慮在世界各地從未停止過。



早在工業革命時代,因為蒸汽機、機械化帶來的紡織工廠自動化之後,就讓很多負責「穿針」的童工們失業。 到了 2018年的今天,大概沒有任何人類會遺憾,正在學校受教育的孩子因為工業革命失去工作。

機器人可從事具有高度危險性、重複性的工作,而在眾多行業裡使用機器人比例較高的則是製造業跟物流業。其中,無人工廠便是一個充分展現高度智慧化的場域,但即便無人工廠遍地開花,國外研調機構卻仍相當看重人類的工作能力,認為唯有機器與人之間的通力合作,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鴻海近年加速布局機器人生產,目前已有5座無人工廠可做到「關燈」生產,而和大也預定在嘉義規劃無人化新廠,封測大廠日月光也宣示加速推動自動化技術,要朝無人化工廠目標邁進。

大廠的目標其實有志一同,都是希望藉由機器人的進駐降低生產線上的人力,甚至達到從原料進出,一直到生產完成輸出產品的整個流程皆由機器控制。 例如汽車製造業,四大製程:重壓、焊接、噴漆、組裝幾乎都可以在無人自動化過程中完成。在網路上我們可以找到不少大廠釋出的影片,讓所有人真實體驗到機器人大軍所帶來的震撼。



說明: 在BMW 這支自動化工廠短片中,有超過95%的工作都是機器人執行,從無到有,全靠一隻隻機械手臂在工廠中穿梭。



溫度加速度 是人類與AI雙贏共存的不二準則

除了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外,機器人所帶來的工作效率幾乎翻倍成長,大陸一家生產水餃的工廠,原先擁有200個員工,如今透過全自動化生產,員工已不到20人,不但工廠可以24小時運作,效率更因此提升90%。那麼,是否代表未來工廠都應該效法導入全自動化的生產模式?

研調機構 Gartner 副總裁 David Cearley 分析各項新興科技和策略發展長達12年之久,近日他接受採訪時表示,面對機器人浪潮,他反倒認為,與其讓機器大軍單打獨鬥,倒不如讓人類與機器通力合作,其所創造出來的效益遠比任何一方獨自完成更要來的高。人類與機器不是競爭關係,而是互補、合作的夥伴關係。 David Cearley不否認機器會取代人類這項趨勢,也不否認無人工廠為製造業帶來新的變革。但他認為最好的運作模式,仍是人類與機器缺一不可。關於人工智慧的話題,市場關注的方向應非究竟會不會取代人類、或是哪些工作會被取代,而是認真思考人工智慧該如何幫助人類做得更好。 他以醫療場景做為例子,指出人工智慧可以在診斷過程提供建議,或是協助醫療人員更快地找出病因,但最終的診斷結果仍需由醫師來執行。另外一個場景則是在物流業,在亞馬遜(Amazon)的物流倉庫中機器人的任務是撿貨與運送,但最後一步包裝的工作則仍由人類完成。機器人可以提升效率,但人類卻可以有更多彈性去完成更具價值性的工作。

資料來源: Digtimes/廖家宜(2018/02)


如需更進一步的資訊與服務,請洽聯慷事業發展部!TEL:02-5577-9600

編輯群:高慧雯、吳蕙如
本電子報全部圖文 係屬聯慷集團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轉載於任何形式之媒體。 我們是經由正常管道(Sales拜訪、展覽、研討會...)取得您的e-mail,[取消訂閱]。
顧客服務專線:(02)5577-9600 E-mail: express@lancom.com.tw